新媒体背景下是什么意思(新媒体的背景和现状)

崔思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大学生记者队伍是校园内外宣传工作的预备队和后备军,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也是高校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目标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围绕大学生记者的制度、团队、能力等方面,提出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发 展策略。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塑了媒介生态环境。媒 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手段的多样,给新闻宣传 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素材,也带来了新的传播 契机与挑战。新闻工作者在认清当前发展形势的同时,应 当秉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水 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构建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新立体传播平台,需要硬实力 和软实力并举。软实力即新闻宣传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 对于校园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年轻力 量——大学生记者。

大学生记者是校园内外宣传工作的预 备队和后备军,不断拓宽当前大学生记者队伍培养和建设 的新思路、新视野,建设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学生记 者队伍,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形式,促 进和推动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发展、进步,显然已经变成目 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记者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记者立足校园,是报道校园新闻、繁荣校园文 化的重要角色,更是校园新闻宣传工作中不可小觑也不容 忽视的青年队伍。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态势下,媒介技术水 平的革新和受众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记者的综合能 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从互联网时代最初的简单图文信息到长视频、长图 文,再到短视频、视频直播,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透过网 络进入大众视野,各种噪音势必会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 弘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记者群体对新事物好奇 心强,又正处在寻求情感认同和思维表达的活跃阶段。因 此,学校相关宣传部门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记者的培养、 教育和引导。在他们开展具体新闻宣传工作之前,首先应 该帮助大学生记者树立正确的新闻观,通过师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繁荣校园文化。

掌握新媒体实务技能

新媒体出现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变化,除了技术的 变革,更重要的是给信息发布者和用户带来了思维观念的 转变。大学生记者也应该掌握跨媒体的多种技能,以便既 能为校报、新闻网等传统宣传阵地提供图文报道,又能运 用网络技术制作视音频、为各新闻平台提供全媒体新闻素 材。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搜集、整理、传播信息时有所选择和侧重,提升媒介素 养,进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力帮手 在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持续冲击。以“00后”为主体的当 代大学生,他们阅读和收看各类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接 收的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思想特征、社会行为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个性。校园文 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也应该更加系统化、更加具体化, 要紧紧把握年轻一代的思想脉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 业的大学生群体,分析其内心的思想动态、外在的行为特 点以及更深层次的愿望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 育工作。

大学生记者是活跃在校园内部的年轻学生,他们充满 活力,长期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各个角落,有着记者和大学 生双重视角,通常能够比宣传工作者更贴近大学生活、更 细致了解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大学 生记者的天然优势,把他们培养成校园文化建设和新闻宣 传工作的好帮手,挖掘鲜活的校园素材,协助开展宣传教 育工作。

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记者队伍,对校园新闻宣传 工作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具体实践依然面临 着重重困境和挑战,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

成员流动性强

对于大学生记者来说,做好新闻报道,不仅要有传媒 专业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各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为了更好完成工作任务,大学生记者队伍通常会面向学校 各专业招募成员。但这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大 学生记者队伍成员招募中,会有不少不了解大学生记者工 作的新生盲目加入,而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 部分学生会因为社团工作和学业、就业冲突而选择离开 组织。

新媒体时代需要“一专多能”的大学生记者来完成内 容策划、新闻采写、平台运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大学 生记者在适应新生活与新环境、调整个人心理状态等方面 节奏较慢,缺少系统、有针对性的新闻专业培训和指导, 在新闻采集、报道、校园文化宣传、学生学习生活宣传报 道、优秀师生榜样宣传等方面常出现技术不强、积极性不 足等问题。低年级新成员最初难以承担复杂的新闻宣传工 作,经过一到两年时间培养历练的高年级大学生记者则会 对这一方面内容更加熟练。如果“老成员”离开组织,会 导致社团出现人员流动、优秀人才紧缺、组织涣散等队伍 建设问题的出现,给学校宣传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指导老师精力不足

大学生记者队伍的指导老师往往身兼数职,不仅要完 成常规工作,还要对各类新闻内容进行指导、把关,对 记者队伍进行管理。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的新闻 网、校报、公众号等传统新闻宣传渠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 新时代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要求,这使得大家纷纷在各 类媒体平台开设帐号。

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同一内容在多平台的简单机械分 发,而是需要信息发布者和管理者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 媒体发展规律,顺应宣传工作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 发展趋势,坚持内容为本,实现具体宣传工作在多平台、 多渠道的有机融合。在这一形势下,新闻内容生产速度不 断加快,宣传节奏加快,各类校园动态都要及时发布,并 且要根据不同的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多次加工分发。这无 疑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为了营造校园环境、展现 校园品牌,很多学校还推出了固定专题栏目,如校报的采 访类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周要闻回顾、抖音快手 等平台的短视频日常内容等。

同时,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在与学生沟通选题方向、报 道角度、文字运用等具体工作时,因年龄、社会阅历等差 距,容易产生分歧。为了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实现引 领青年思想的目的,宣传工作者还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工 作之余不断学习和获取新信息,改变沟通策略和方法,和 学生达成共识。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就很难对大学生记者 队伍的培养工作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影响队伍的发展。

组织管理不完善

校园内,校报校刊、广播站、电视台、公众号等校园 媒体已是近年来大学生记者的“主战场”。而随着媒体融 合不断深化,校园内的多种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校级层面 的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还有各基层学院等,都在积 极利用各种类型的媒体平台与学生展开交流。各种校园媒 体、各类组织对于学生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各类大 学生记者队伍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学校缺乏对各类大 学生记者队伍的统一有效管理,众多记者队伍难以形成合 力,不利于推进学校宣传工作持续开展。 大

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大学生记者 们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对大学生记者的管理者而 言,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记者,首先就要以育人为根 本出发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业 务素养,然后才能不断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质和综 合能力。

系统规划业务培训

虽然大学生记者在招募中已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层 层选拔,但其中大部分并不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传媒实务的基本知识,很难直接上手从事宣传工 作。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专业性,组织开展新 闻学、新闻采访写作、新媒体应用等业务培训,为大学生 记者提供持续的指导帮助。

在校内,要为大学生记者配备具备专业知识的专职指 导老师,让他们有精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传授新 闻采写、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适应新媒体环 境,开展相关工作的理论研究,带动学生感受宣传工作的 乐趣所在。同时,要邀请校外学者专家等业内人士走进校 园,通过学术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记者进 行定期沟通,对大学生记者的实际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 帮助年轻学子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另外,还要积极为大 学生记者寻找和提供在媒体单位的实习实践机会,引导学 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升业务能力。

设立“项目制”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要有别于传 统观念中理论多于实践的培养思路,要围绕以综合性应用 能力培养的轴心,围绕全体社团成员,鼓励他们亲自动手 实践,从“做”中“学”,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升专业素 质,培养创新能力,养成职业素养,让大学生记者参与一 线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增长才干。

面对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宣传部 门应打通教学资源,设立符合大学生记者队伍培养的“项 目制”培训课程,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与地区内的电视 台、报社等媒体单位开展良好合作,形成常态化的业界名 家讲学授课,对大学生记者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指导,终 结“混在人堆里培训”的情形。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 探究式、自主式、实战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记者的实务 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校内外经验丰富的指导老 师“亲历式”的讲授与指引,鼓励在大学生记者队伍内部 组成“业务团队”或“研究团队”,由指导老师带领团队 一起做项目、一起学习最新的业界成果,引导学生将已经 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校园内外新闻宣传活动 之中。“项目制”的培养模式让大学生记者由被动转向主 动,指导老师由传授转向组织和引领,有利于在社团管理 上实行分众管理和差异化管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 参与积极性。

积极提升团队凝聚力

大学生记者是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宣传的领军力量, 要想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记者的各项能力,就要特别注意培 养团队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记者的各项培养活动中,都 可以采取“老带新”的形式,为新成员安排带教人。这样 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记者的团队凝聚力,也可以避免社团 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同时要注意激发大学生记者的创新精神,调动他们的 工作热情,注重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以根据大学生记者 的工作情况,设定奖励机制,量化考核,每半年或一年, 给予大学生记者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如表彰优秀大学生记 者、设立校园好新闻奖等,以增加成员的荣誉感、责任 感、归属感。各社团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各类文 化活动,如外出采风、媒体参观、社团联谊等,为大学生 记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与空间。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各大学生记者队伍内部应该建立制度章程,各 部门明确分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干部队伍的培养换 届工作,可以在队伍内部定期开展民主测评,对工作有积 极性、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消极工作的学生进行 引导和教育,合理优化队伍机构。

其次,组建理事会负责制的校园媒体联盟。以校媒联 盟为抓手,通过举办训练营、联盟大会等集中管理的形 式,聚集校园内所有的大学生记者,这对新闻宣传工作的 开展和内部的人员管理都有重要意义。此举能够畅通信 息,实现校园内部各个媒体平台的交流互动,减少各组织 和单位的大学生记者队伍之间的不良竞争,还能起到帮助 校园媒体组织和成员在联盟内交流进步的作用,进而形成 联盟的矩阵合力,实现校园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联 动、聚合传播,建构校园舆论宣传新阵地。这一举措对 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具有促 进作用。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潮 流,不断强化校内外宣传的建设工作。大学生记者作为校 园宣传工作的重要青年力量,则应该被重视起来。传播校 园文化,讲好青年故事,这就意味着要不断拓宽大学生记 者队伍的培养新路径,提升大学生记者的综合能力,在实 践过程中不断探求符合当下媒体环境的培养方式,促进和 推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从而达到引领校 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亚群.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综合素养[J].中 国报业,2021(14):96-97.

[2]牛娜.浅谈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立体传播平台建 设[J].科技传播,2020,12(06):78-79.

[3]郭琳.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记者团建设探析[J].长春师 范大学学报,2020,39(11):21-2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1@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feno.com/5962.html